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胃肠炎在临床症状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别,所以患者通常不可通过症状的方式来区分病因。若患者感染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症状,建议患者尽快前往医院就诊。临床一般通过实验室相关检查,如血常规、便常规、病原学检查等方式来辨别病毒和细菌胃肠炎。
1、血常规:
根据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嗜酸性粒细胞数等初步判断感染的类型,明确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还是寄生虫感染。其中,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寄生虫感染。
2、便常规:
病毒性急性胃肠炎患者的粪便外观多为黄色水样,无脓细胞和红细胞。不同细菌感染后粪便可呈不同性状,如稀水样便、脓血便、水样便、黏液便、血便等。
3、病原学检查:
通过该项检查可以检出微生物的具体种类,一般属于确诊证据,但目前培养阳性率较低。
此外,患者还可采用血清抗体检测来明确诊断。确诊后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肠炎宁片、蒙脱石散等药物来治疗。平时应重视饮食卫生,不吃没有烹饪熟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