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脾虚、湿气重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的一种中医疗法,患者可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脾俞穴、阴陵泉穴、丰隆穴。
1.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艾灸此穴位可起到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呕吐等情况,能帮助调节脾胃功能。
2.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对于脾虚湿盛导致的腹胀、腹泻等有一定改善效果,能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
3.脾俞穴: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脾俞穴能够健脾利湿。常用于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肢体乏力、面色萎黄等,可促进脾脏的功能恢复。
4.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该穴位能清利湿热、健脾理气。对湿气重引发的身体困重、下肢浮肿等较为适用,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
5.丰隆穴:在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距胫骨前缘二横指,有化痰湿、和胃气的作用。针对湿气聚积化痰的情况有改善效果,可辅助缓解痰湿较重的表现。
在进行艾灸时要注意由医生操作,掌握好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艾灸后可能会出现局部发红、发热等现象,一般为正常反应,但如果出现水疱、瘙痒等异常应及时处理。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