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脾虚湿气重水肿手肿胀怎么办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脾虚湿气重水肿手肿胀的解决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饮食调理、穴位按摩、适度运动、艾灸疗法等,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中药调理:可选用参苓白术散。该药由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等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渗湿止泻的功效。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促进水湿代谢,减轻脾虚湿气重导致的水肿,尤其是手部肿胀,同时改善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稀等症状,使脾胃功能恢复正常,水湿得以运化排出。
2.饮食调理: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甜腻食物,如冷饮、油炸食品、蛋糕等。可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芡实、冬瓜等。例如,用薏苡仁煮粥,或用冬瓜煲汤,这些食物能利水渗湿,辅助脾胃运化水湿,减轻手部肿胀和身体的湿气症状。
3.穴位按摩:常按摩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足三里是胃经合穴,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三阴交为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能调节三阴经气血,健脾益肝补肾;阴陵泉是脾经合穴,可健脾渗湿。每天按摩这些穴位,每次每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可疏通经络,促进水湿运化,缓解手部肿胀。
4.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一些如太极拳、八段锦、瑜伽等运动。运动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使体内水湿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但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劳累,以免损伤正气。例如,每天练习太极拳30-60分钟,可使身体微微出汗,达到祛湿消肿的效果。
5.艾灸疗法: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温补阳气的作用。可艾灸脾俞、胃俞、中脘、关元等穴位。脾俞、胃俞可健脾和胃,中脘为胃之募穴,能调理脾胃气机,关元为小肠募穴,可温补元阳。艾灸这些穴位能增强脾胃功能,提升阳气,促进水湿运化,减轻手部肿胀和脾虚湿气重的症状。每次艾灸每穴15-20分钟,以局部温热但无灼痛为宜。
对于脾虚湿气重水肿手肿胀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日常要注意保暖,避免居住在潮湿环境,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