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皮肤过敏可以采取接触过敏原、饮食摄入不当、环境因素变化、药物不良反应、自身免疫失衡等措施,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接触过敏原:生活中潜藏着诸多过敏原,如常见的金属镍,存在于首饰、衣物配饰的金属扣中,皮肤与之长期接触,免疫系统会将其视作外来威胁,触发免疫反应,释放组胺等介质,致使皮肤出现红斑、瘙痒、丘疹等过敏症状;频繁使用新的护肤或彩妆产品,其中复杂成分易打破皮肤耐受,引发过敏。
2.饮食摄入不当:部分食物能诱发过敏,海鲜中的虾、蟹富含特殊蛋白质,对于过敏体质者,食用后机体免疫系统误判,启动防御机制,不仅胃肠道出现不适,皮肤上也会迅速起疹、红肿且瘙痒难耐;还有坚果类,像腰果、杏仁含致敏原,食用后几小时内皮肤可能就有反应,从轻微泛红到大片风团都有可能,因人而异展现不同过敏程度。
3.环境因素变化:季节更替时,空气中花粉量骤增,花粉颗粒微小,经呼吸道吸入或附着在皮肤表面,激活免疫系统,尤其在春季,百花盛开,过敏人群皮肤、呼吸道深受其扰;室内环境也不容忽视,长期不清洁的空调滤网滋生大量霉菌、尘螨,随空气流动散播,人体接触后,皮肤受刺激产生过敏,表现为瘙痒、脱屑,在卧室、办公室这类长时间停留场所更易发生。
4.药物不良反应:某些药物本身化学结构特殊,像青霉素类抗生素,进入人体后,部分人免疫系统会针对其产生抗体,再次用药时,抗原抗体结合引发过敏,轻的出现皮疹、药疹,严重时可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有过用药过敏史者后续用药需格外谨慎。
5.自身免疫失衡:当身体过度劳累、长期熬夜、精神压力大时,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对平常接触无反应的物质变得敏感,比如日常衣物材质,此时也可能引发皮肤过敏,皮肤屏障功能随之削弱,过敏更易发生、反复。
一旦出现皮肤过敏,务必遵医嘱用药,口服抗组胺药止痒、消肿,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抗炎,按剂量、疗程规范使用。日常护理要规避已知过敏原,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产品,做好皮肤保湿,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增强皮肤抵抗力,缓解过敏症状、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