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奶少的原因包括乳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精神心理因素、哺乳方式不当、内分泌失调等,若出现奶少情况应及时就医,如需用药应遵医嘱。
1、乳腺发育不良:部分产妇乳腺组织先天发育欠佳,腺泡数量少或乳腺导管不发达,影响乳汁的生成与储存,导致奶量不足。这种情况较难通过药物改善,可尝试多让宝宝吸吮刺激乳房,促进乳汁分泌,但可能效果有限。
2、营养不良:产后饮食摄入不足,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尤其是像猪蹄、鲫鱼等富含胶原蛋白与优质蛋白的食物摄入过少,会使乳汁分泌缺乏原料,导致奶量减少。产妇可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营养丰富食物的摄入。
3、精神心理因素:产后生活压力大、情绪焦虑、抑郁或睡眠不足等,会干扰体内激素的正常分泌,抑制催乳素的产生,进而影响乳汁分泌。产妇需自我调节情绪,家人给予充分关怀与支持,可通过适当运动、听音乐等方式舒缓压力。
4、哺乳方式不当:喂奶姿势不正确,如宝宝含接乳头不充分,不能有效刺激乳晕处的神经感受器,导致乳汁分泌反射减弱;或者没有按需哺乳,喂奶间隔时间过长,乳房不能得到充分的排空刺激,都会使奶量减少。产妇应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与方法,按照宝宝需求频繁喂奶,并确保每次喂奶后乳房尽量排空。
5、内分泌失调:产后体内激素水平急剧变化,若催乳素分泌不足,或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问题影响激素平衡,会阻碍乳汁的合成与分泌。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王不留行片、通乳颗粒、生乳汁等药物促进乳汁分泌,若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可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替代治疗,但需在医生密切监测下使用。
产妇发现奶少不要盲目使用催乳药物,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乳房清洁卫生,防止乳腺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