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皮肤性病科

脸颊腮帮子处摸到一个疙瘩

医生头像

周怡 主治医师皮肤性病科

三级甲等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脸颊腮帮子处摸到一个疙瘩,可能是淋巴结肿大、皮脂腺囊肿、脂肪瘤、腮腺混合瘤、皮肤纤维瘤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淋巴结肿大:头面部、口腔等部位的炎症,如牙龈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会引起局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炎症因子随淋巴液回流,刺激腮帮子处的淋巴结,使其肿大形成疙瘩。可针对原发病灶进行治疗,如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消炎,其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使用复方硼砂含漱液清洁口腔,减轻口腔炎症;若疼痛明显,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
2.皮脂腺囊肿:腮帮子处皮肤的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腺分泌的皮脂无法正常排出,在腺体内积聚,形成囊肿样疙瘩。若囊肿未感染,可暂观察,注意保持局部清洁。若有感染,可口服头孢克洛胶囊抗菌;外用鱼石脂软膏,促进炎症消退;待炎症控制后,可考虑手术切除囊肿。
3.脂肪瘤:脂肪代谢异常或局部脂肪组织过度增生,可在腮帮子处形成脂肪瘤。这是一种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表现为可摸到的疙瘩。较小的脂肪瘤可暂不处理,若瘤体较大或影响美观、功能,可手术切除。术后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预防感染;疼痛时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外用康复新液促进伤口愈合。
4.腮腺混合瘤:腮腺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混合瘤,其含有腮腺组织、黏液和软骨样组织等。其病因可能与遗传、腮腺长期受到慢性刺激等因素有关。一般需手术切除,术后可口服泼尼松片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使用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预防腮腺手术可能导致的面神经损伤;配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清洁,防止感染。
5.皮肤纤维瘤:可能是皮肤受到轻微损伤后,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引起。局部皮肤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硬的结节状疙瘩。一般为良性,若无症状可暂不处理,若有不适可手术切除。术后口服头孢克肟分散片预防感染;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消炎;也可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减少手术部位的瘀血。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遵医嘱,若疙瘩持续不消退、增大或出现疼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