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间月经来了两个月又不来了,通常是由激素水平未完全恢复、妊娠、内分泌失调、宫腔粘连、贫血等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1、激素水平未完全恢复:女性在分娩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可能没有完全恢复至正常,影响激素水平,导致月经紊乱。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于担心,通常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随着时间的推移,激素水平会逐渐恢复正常。
2、妊娠:女性在哺乳期身体逐渐恢复排卵,如果在排卵期正常进行性生活且没有采取保护措施,可能会导致妊娠,进而出现停经的情况。去医院进行妊娠试验或超声检查,确认是否妊娠。如果妊娠,需要尽早决定是否继续妊娠。
3、内分泌失调:哺乳期女性经常需要夜间起来喂奶,影响睡眠,同时对孩子成长及身材恢复的担忧等容易导致精神压力过大,这些都会影响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女性要尽量保证充足地休息,伴侣及亲人要给予女性更多的理解及帮助。如有必要,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调经药物。
4、宫腔粘连:女性在分娩后如果护理不当可能会出现宫腔粘连的情况,导致脱落的子宫内膜积聚在宫腔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导致月经量稀少或者月经来一段时间又不来了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或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切除术等。
5、贫血:如果女性存在严重的贫血,由于机体血流不足,可能会导致月经推迟。可以遵医嘱服用富马酸亚铁片、硫酸亚铁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营养搭配,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
建议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检查,明确具体的原因,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积极的治疗,药物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