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妇产科

产后宫腔分离的正常范围

医生头像

刘泽群 主治医师妇产科学

三级甲等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产后宫腔分离一般不超过10mm为正常范围,不过具体情况需结合产妇个体状况判断,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产后宫腔分离是指子宫腔内出现间隙,多因产后恶露未排尽、子宫复旧不良或存在少量残留组织所致。在正常分娩后,子宫需要逐渐恢复至孕前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子宫复旧。恶露会持续排出一段时间,一般血性恶露持续3-4天,之后转变为浆液恶露,再到白色恶露,整个恶露期约4-6周。产后早期,通过超声检查可能发现宫腔有一定分离,若分离范围不超过10mm,且产妇恶露量、颜色、气味正常,无发热、腹痛等不适,大多属于生理性宫腔分离,随着子宫进一步收缩,恶露排出,宫腔分离情况会逐渐改善。然而,如果宫腔分离超过10mm,或伴有恶露增多、有异味,如呈脓性,产妇出现发热、寒战、下腹疼痛等症状,可能提示存在胎盘胎膜残留、宫腔感染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清宫术清除残留组织、抗感染治疗等,以防病情恶化,影响产妇子宫恢复甚至全身健康。
在日常护理方面,产后产妇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利于身体恢复和子宫收缩。可适当进行产后康复运动,如产后瑜伽的简单体式、散步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防止影响子宫复旧。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