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妇产科

月经周期激素水平变化规律

医生头像

刘泽群 主治医师妇产科学

三级甲等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月经周期中受体的激素水平会呈现出周期性的变化。不同的时间段激素水平也会有所不同。从出血的第一天开始,即月经周期的起始,两次月经的第一天时间的间隔被定义为一个完整的月经周期,并被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和月经期,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
1、卵泡期:在这个阶段,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达到最低点。随着卵泡的逐渐成熟,雌激素开始分泌,并逐渐增加。当卵泡接近成熟阶段时,雌激素水平达到顶峰,并进一步形成促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这些激素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机制,有助于促进成熟卵泡的排出。
2、排卵期:黄体生成素被认为是排卵的稳定标志,在这一时期,黄体生成素的水平达到顶峰,通常在卵泡破裂前的36小时内出现,而排卵大多在下一次月经来临前的14天内发生。
3、黄体期:在排卵之后,促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迅速减少,但在少量的促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作用下,黄体逐渐形成并成熟。黄体开始分泌孕激素,同时也开始分泌雌二醇,这导致孕激素和雌激素达到了第二个高峰。在众多雌孕激素的影响下,促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的水平下降,黄体开始逐渐萎缩,导致雌孕激素的分泌也相应减少。
4、月经期:随着雌孕激素水平的逐渐下降,子宫内膜失去了性激素的支撑,导致月经的开始。由于雌孕激素的减少,对下丘脑的抑制作用被解除,从而促使卵泡生成素逐渐上升,卵泡开始成熟,下一个月经周期也随之重新启动,如此循环往复。
女性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的诊治。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