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假指月经。月经流出一条长长的肉条可能是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流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等所致,建议及时就医采取日常护理、药物治疗。
1.子宫内膜息肉:由于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息肉,息肉组织质地较脆,在月经期间,随着子宫内膜脱落,息肉也可能随之脱落,表现为长长的肉条状物质。常伴有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较小息肉可使用孕激素,如黄体酮、地屈孕酮等药物,使息肉萎缩;较大息肉可能需宫腔镜手术切除,术后要注意预防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2.黏膜下子宫肌瘤:肌瘤向子宫腔内生长,突出于子宫腔,在月经时,肌瘤影响子宫收缩,导致其周围的子宫内膜剥脱异常,肌瘤可能与内膜组织一起脱落,形成肉条状排出物,会引起月经量多、贫血等。肌瘤较小且无症状可观察;有症状者可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等,或米非司酮,肌瘤较大或症状严重可能需手术切除。
3.流产:如果近期有无保护措施的性生活且月经推迟后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自然流产,胚胎组织排出时可呈肉条状。需进行血hCG检查、超声检查等确诊,若为不全流产,可能需要清宫手术,术后给予促进子宫收缩药物,如缩宫素、米索前列醇等,同时注意休息,预防感染,可口服抗生素,如阿奇霉素、头孢拉定、左氧氟沙星等。
4.子宫内膜炎:炎症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坏死,在月经期间,病变的内膜组织剥脱时可能呈肉条状,常伴有腹痛、发热、月经异味等。可选用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替硝唑等抗生素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外阴清洁,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5.宫颈息肉:宫颈息肉是宫颈黏膜组织增生形成的,质地较软,在月经期间,由于子宫收缩及经血冲刷,息肉可能脱落,随经血排出,类似肉条。可在月经干净后进行宫颈息肉摘除术,术后将息肉送病理检查,可口服止血药,如云南白药胶囊、氨甲环酸片等,预防感染可使用抗生素,如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甲硝唑等。
月经出现异常长条状物质排出是不正常的现象,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检查、超声检查、血hCG检查等相关检查,在医生的准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切不可自行用药或忽视病情,以免延误治疗时机,影响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