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上热下寒怎么艾灸打通中焦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上热下寒可以通过艾灸特定穴位来打通中焦。
上热下寒是一种中医常见的寒热错杂证候,上热表现为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烦躁失眠等上部火热症状;下寒则表现为下肢怕冷、腰膝酸软、大便溏泄等下部虚寒症状。中焦主要是指脾胃,起着上下交通、枢纽的作用。当中焦不通时,心火不能下行温煦肾水,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就会形成上热下寒的状态。艾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作用。常艾灸的穴位有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等。中脘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可健脾和胃、降逆利水;神阙即肚脐,有温阳救逆、利水固脱之效;关元在下腹部,脐中下3寸,能补肾培元、温阳固脱;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或在其指导下进行。同时艾灸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皮肤。而且过饥、过饱、醉酒、极度疲劳等状态下不宜艾灸。另外,艾灸后应避免受寒,不要立即洗澡。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