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里有黑色的硬疙瘩,可能是黑头粉刺、毛囊炎后色素沉着与瘢痕、毛周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病、表皮囊肿等所致,建议及时就医采取日常护理、药物治疗。
1、黑头粉刺:毛囊皮脂腺分泌旺盛,皮脂和角质细胞堆积在毛囊口,与空气中的灰尘等混合氧化后变黑,形成黑色硬疙瘩。多与青春期雄激素水平升高、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等有关。可外用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凝胶等改善毛囊角化,促进皮脂排出,也可使用含有水杨酸的护肤品清洁皮肤。
2、毛囊炎后色素沉着与瘢痕:毛囊炎愈合后,局部炎症刺激导致色素沉着,若炎症较重破坏毛囊组织形成瘢痕,可表现为黑色硬疙瘩。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毛囊炎病因。可外用积雪苷霜软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等减轻瘢痕,口服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等有助于淡化色素,若瘢痕较明显可考虑激光治疗。
3、毛周角化病:与遗传因素有关,毛囊周围角质过度堆积,形成一个个小凸起,当其中的角质栓被氧化或夹杂污垢时可呈黑色硬疙瘩状。常伴有皮肤干燥。可外用尿素维E乳膏、乳酸铵洗剂、水杨酸软膏等软化角质,口服维生素A软胶囊、维生素E软胶囊等改善皮肤代谢。
4、脂溢性角化病:可能与皮肤老化、遗传、日晒等因素有关。在毛囊周围出现黑色或褐色的扁平丘疹或斑块,质地较硬,表面可有油腻性鳞屑。可采用冷冻、激光、电灼等物理治疗方法去除,也可外用氟尿嘧啶乳膏、维A酸乳膏等,但需注意不良反应,必要时手术切除并进行病理检查。
5、表皮囊肿:毛囊漏斗部的囊肿,囊内充满角质物,若囊肿开口堵塞,内容物无法排出,在毛囊内积聚并可能因氧化等原因变黑,形成黑色硬疙瘩。较小囊肿可暂不处理,较大或出现感染时需手术切除,感染期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胶囊、甲硝唑片等抗感染,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毛囊里有黑色硬疙瘩的原因较为复杂,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详细检查,如皮肤镜检查、病理活检等,以便明确病因,采取恰当的治疗措施,避免自行挤压或处理不当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