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出汗后尿量减少,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病理性因素引起的,如多汗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患者可以到皮肤性病科、内分泌科就诊,进行皮肤镜检查、尿常规检查等,确定病因后再进行治疗。
一、生理性因素
如果患者在大量出汗后没有及时补充身体水分,就会导致尿液减少。正常情况下,身体内的水分处于平衡状态,当天气炎热或从事重体力劳动导致大量出汗,就会将体内的水分通过汗腺排出体外,体内的水分减少,就会导致尿液减少且气味加重、颜色变黄。患者在大量出汗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缓解尿液减少的症状。
二、病理性因素
1.多汗症:内分泌失调、激素紊乱、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多汗症。多汗症的主要表现是掌跖、腋下、腹股沟、会阴等部位易大量出汗,引起局部皮肤浸渍发白,伴异味,由于汗液大量排出,体内水分不足,引起尿液减少。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5%明矾溶液、苯巴比妥片、谷维素片等药物治疗,改善出汗症状,增加排尿量。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腺体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甲状腺毒症,会导致患者出现高代谢综合征,表现为多汗、不耐热、乏力等症状。患者在大量出汗后可能会导致尿量减少,因此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丙硫氧嘧啶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药物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引起大量出汗。可以适当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ml。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如豆浆、西瓜等,补充身体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