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胃火旺脾虚湿气重吃什么中成药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胃火旺脾虚湿气重吃黄连清胃丸、香砂六君丸、藿香正气丸、清胃黄连丸、参苓白术散等中成药,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用药。
1.黄连清胃丸:主要由黄连、栀子、连翘、大黄、升麻、知母等组成。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胃中实火,栀子、连翘助黄连清热泻火之力,大黄可通腑泻热,升麻升散解毒且引药上行,知母滋阴清热以防热盛伤阴。此药对于胃火旺所致的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口臭、胃脘灼热疼痛等症状有显著疗效,能有效清泻胃火,改善胃部的热盛状态。但因含有大黄等泻下药,不宜长期大量服用,以免损伤脾胃正气。
2.香砂六君丸:包含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等。其中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益气,木香、砂仁理气醒脾,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该药在健脾益气的同时能行气化湿,可缓解脾虚湿气重导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稀等症状,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化,且因有理气之品,可防止补而滞气,调节脾胃功能紊乱,尤其适用于脾胃虚弱兼气滞湿阻者。
3.藿香正气丸:由藿香、紫苏、白芷、白术、陈皮、半夏、厚朴、茯苓、桔梗、甘草、大腹皮、大枣、生姜等组成。藿香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紫苏、白芷解表散寒、芳香化湿,白术、茯苓健脾渗湿,陈皮、半夏、厚朴理气燥湿化痰。其可外散风寒,内化湿浊,对于胃火旺且因外感寒湿或内伤湿滞导致的脘腹痞闷、呕吐泄泻、发热恶寒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既能清除胃中郁火,又能化解脾胃湿邪,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
4.清胃黄连丸:有黄连、石膏、桔梗、甘草、知母、玄参、地黄、牡丹皮、天花粉、连翘、栀子、黄柏、黄芩、赤芍等成分。黄连、石膏等大清胃火,知母、玄参、地黄等滋阴清热,以防胃火伤阴,桔梗、连翘等清热利咽,牡丹皮、赤芍等凉血清热。此药适用于胃火旺且热势较盛,出现咽喉肿痛、齿龈出血、腮颊肿痛等症状伴有阴虚表现者,在清泻胃火的同时兼顾滋阴,使胃热得清,阴液得养,病情得以缓解。
5.参苓白术散:主要有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等。人参、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薏苡仁、白扁豆、山药、莲子肉等健脾渗湿,砂仁理气醒脾,桔梗载药上行。该药侧重于健脾祛湿止泻,对于脾虚湿盛引起的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症状效果良好,通过增强脾胃功能,使水湿运化正常,从而改善身体的湿浊状态,间接缓解因脾虚湿盛导致的胃中不适,使脾胃功能逐步恢复平衡。
胃火旺脾虚湿气重选择中成药时,务必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具体症状、体质等综合判断后用药。日常护理方面,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规律作息,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和身体的健康。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