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下端糜烂通常是饮食刺激、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溃疡等因素导致的,有可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胸骨疼痛、烧灼感等危害。
一、原因
1、饮食刺激:如果患者长期进食过烫或刺激性比较大的食物,就有可能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受损严重时就容易导致食管出现糜烂。建议患者要适当调整饮食,避免进食过烫或刺激性较大的食物,比如浓茶、咖啡、油条等。
2、反流性食管炎:患有该疾病时,胃内容物会反流至食管,损伤食管黏膜。如果食管黏膜长期充血、水肿,就有可能导致食管下端出现糜烂。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奥美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来治疗,能促进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3、食管溃疡:食管溃疡通常是指食管各段发生坏死性病变,如果没有积极接受治疗,溃疡面变大后就容易发生糜烂。建议遵医嘱使用兰索拉唑肠溶片、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来治疗,能抑制胃酸分泌,中和胃酸,减少对食管黏膜的损害。
此外,放射性食管炎、药物性食管炎、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糖尿病等因素也有可能导致上述现象。
二、危害
1、恶心和呕吐:如果食管下端出现了糜烂现象,进食后通常会对食管黏膜产生刺激,从而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2、胸骨疼痛:进食后,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咽喉部疼痛症状,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胸部,引起胸骨疼痛。
3、烧灼感:食管黏膜受损、糜烂后,还有可能出现烧灼感,进食后烧灼感通常会加重。
此外,患者还有可能出现吞咽困难、出血等危害,严重时甚至有可能会导致癌变,严重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