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最后两天分泌物有恶臭味,通常是由个人卫生不洁、阴道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1、个人卫生不洁:个人卫生不洁,导致病原体进入阴道,释放炎症因子,出现分泌物增多、异味等症状。加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用清水清洗外阴部位,穿纯棉质内裤,减少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2、阴道炎:由细菌、滴虫、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病原体分解分泌物产生异味。细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可使用硝呋太尔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滴虫感染引起的阴道炎可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抗滴虫类药物治疗;真菌感染引起的阴道炎可使用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克霉唑软膏等抗真菌药物治疗。
3、宫颈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宫颈部位滋生,引起局部炎性病变,导致分泌物增多,月经最后几天经量较少,病原体在经血内繁殖并分解蛋白质产生异味。可遵医嘱使用双唑泰栓、保妇康栓、抗宫炎片等药物治疗,也可根据病情进行激光、冷冻、微波等治疗。
4、子宫内膜炎:病原体在子宫腔内生长,对子宫内膜造成损伤,导致子宫内膜出现炎性病变,月经最后几天经血流速变慢,病原体在经血内繁殖并产生异味。可在妇产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替硝唑片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5、盆腔炎:身体免疫功能下降,细菌等病原体进入盆腔引起炎性病变,病原体可能混入经血,导致月经最后几天味道腥臭。建议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颗粒、甲硝唑片等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不适的症状,应该及时去医院就诊,以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