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脚底有空心红圈,可能是足癣、汗疱疹、湿疹、多形红斑、二期梅毒疹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足癣:皮肤癣菌感染小孩脚底皮肤所致。小孩活泼好动,脚部易出汗,若不注意卫生,癣菌就会在潮湿温热的环境中滋生。癣菌侵蚀皮肤角质层,破坏皮肤正常结构,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可出现以鳞屑为中心的环形或多环形损害,表现为空心红圈,边缘常有丘疹、水疱,伴有瘙痒,且具有传染性。可外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抗真菌;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需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剂量,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若瘙痒严重影响睡眠,可口服氯雷他定糖浆止痒。
2.汗疱疹:与遗传、环境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夏季或小孩情绪紧张时易发病,脚底汗腺分泌异常,汗液潴留于表皮下形成水疱,水疱干涸后形成领圈样脱屑,看起来像空心红圈,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一般双侧对称分布。口服维生素B1片调节神经功能;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收敛;若局部有感染迹象,可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抗感染。
3.湿疹: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如食物过敏(牛奶、鸡蛋等)、接触过敏原(化纤袜子、某些玩具等)、皮肤干燥等。小孩脚底皮肤发生湿疹时,急性期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水疱破裂后可融合成片状,边缘有红晕,形成类似空心红圈的表现,瘙痒剧烈,搔抓后可加重皮损并继发感染。可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口服西替利嗪滴剂抗过敏;若有感染,可口服头孢克肟颗粒抗感染。
4.多形红斑:可能与感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药物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脚底皮肤小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多形性皮损,典型的靶形损害可表现为中心为暗紫红色斑,周围有红晕,呈空心红圈样,常伴有疼痛、瘙痒或烧灼感。需积极寻找并去除病因,如抗感染、停用可疑药物等。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口服泼尼松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体重用药,逐渐减量)控制炎症;若疼痛明显,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止痛。
5.二期梅毒疹:若小孩患有梅毒且处于二期,梅毒螺旋体在体内大量繁殖并播散,可侵犯脚底皮肤。梅毒疹表现多样,可出现铜红色、领圈状脱屑的斑疹,类似空心红圈,一般无明显瘙痒或仅有轻微瘙痒,常伴有全身其他部位的皮疹及黏膜损害。需及时就医,进行驱梅治疗,常用药物为苄星青霉素G肌肉注射(根据体重确定剂量),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对患儿的衣物、生活用品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传染他人。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遵医嘱。日常护理要注意保持小孩脚底皮肤清洁,用温水清洗;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选择透气、舒适的鞋袜;定期检查足部皮肤状况,若皮损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