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底有硬皮里面有黑点,可能是跖疣、鸡眼、胼胝、点状掌跖角化病、皮肤纤维瘤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跖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多因足部皮肤破损后接触病毒而感染。病毒在足底角质层细胞内复制,刺激角质增生形成硬皮,而病毒感染导致的局部血管增生、血栓形成等表现为黑点,常伴有疼痛,尤其在受压时明显,且具有传染性,可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可外用咪喹莫特乳膏,诱导局部免疫反应抗病毒;氟尿嘧啶软膏,干扰病毒核酸合成;也可采用冷冻、激光、电灼等物理治疗方法去除疣体,同时可口服转移因子胶囊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
2.鸡眼:由于足部长期受到挤压、摩擦,如穿不合脚的鞋子、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导致足底局部角质层过度增生形成圆锥形角质栓,其顶端嵌入真皮层,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角质栓内可因含有微量血液而呈现黑点。可外用水杨酸软膏,腐蚀角质栓;水杨酸苯酚贴膏,软化角质;也可手术切除鸡眼,术后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足部清洁。
3.胼胝:多因长期机械性摩擦,如体力劳动者长时间行走、运动爱好者过度运动等,使足底皮肤角质层增厚形成硬皮,若局部有轻微出血或淤血吸收后残留的含铁血黄素沉积,可表现为黑点。一般无明显疼痛,严重时可有压痛。可先用热水泡脚,使角质层软化,然后用刀削去增厚的角质层,但要注意避免损伤正常组织;也可外用尿素维E乳膏,软化角质;水杨酸软膏,促进角质剥脱。
4.点状掌跖角化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皮肤病。因基因突变导致足底皮肤角质代谢异常,角质层过度堆积形成硬皮,病变部位可能因局部血管变化或角质内物质沉积而出现黑点,通常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轻微疼痛或瘙痒。可外用维A酸乳膏,调节表皮细胞分化,改善角化;他克莫司软膏,免疫调节;口服阿维A胶囊,调节免疫,但阿维A胶囊有较多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定期监测。
5.皮肤纤维瘤:病因不明,可能与皮肤轻微损伤后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有关。足底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坚实结节,表面皮肤增厚形成硬皮,颜色多为棕红色或黑褐色,内部可能因含铁血黄素、黑色素等物质而呈现黑点,一般无疼痛或仅有轻微压痛,生长缓慢。一般无需治疗,若影响美观或有症状,可手术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明确性质,无需药物治疗。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遵医嘱。日常护理要注意选择合适、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减少足部摩擦。保持足部清洁,定期用温水泡脚,泡脚后及时擦干并涂抹保湿霜。若脚底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