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长了个痘痘一样的碰到就好痛可能是疖肿、鸡眼、胼胝合并感染、跖疣、毛囊炎等因素所致。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1、疖肿:疖肿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细菌侵入毛囊后大量繁殖,引发局部炎症反应,形成红色疼痛性结节,类似痘痘,初期质地较硬,随着炎症发展,中心可出现脓头,疼痛加剧,还可能伴有局部发热、肿胀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鱼石脂软膏等药物,若症状严重,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洛胶囊、盐酸克林霉素胶囊等抗生素治疗。
2、鸡眼:鸡眼主要因足部皮肤长期受到挤压或摩擦,导致角质层过度增生。增生的角质栓嵌入真皮层,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尤其在受压或触碰时明显,其外观通常为淡黄色或深黄色的圆锥形角质栓,表面光滑,与周围皮肤界限清楚,常出现在脚底、脚趾等部位。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水杨酸苯酚贴膏、尿素乳膏等药物软化角质,缓解症状。
3、胼胝合并感染:胼胝是由于皮肤长期受压、摩擦发生的硬而平滑的角质增厚。当胼胝部位因破损等原因继发细菌感染时,会出现疼痛、红肿等症状,增厚的角质层也类似痘痘,一般边界不清,表面较硬,颜色多为黄色或蜡黄色。患者可先外用碘伏消毒,然后涂抹红霉素软膏、金霉素软膏、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等药物抗感染。
4、跖疣:跖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足底皮肤引起。病毒感染导致足底皮肤细胞异常增生,形成表面粗糙、界限清楚的角质性扁平丘疹或斑块,常因压迫而陷入皮内,走路或按压时会有疼痛感,有时可见黑色出血点,多发生在足底着力点。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水杨酸软膏、氟尿嘧啶软膏、咪喹莫特乳膏等药物治疗。
5、毛囊炎:毛囊炎是毛囊的炎症反应,可由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当足部毛囊被感染后,局部会出现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或脓疱,类似痘痘,有疼痛感,周围皮肤可能有红晕,脓疱破裂后可能会有少量脓血流出,还可能伴有瘙痒等症状。若是细菌性毛囊炎,患者可外用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复方黄柏液涂剂等药物,必要时口服抗生素;若是真菌性毛囊炎,则需使用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酮康唑乳膏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保持足部清洁干燥,勤换鞋袜,选择舒适、合脚的鞋子,避免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同时,不要自行挤压或挑破脚上的痘痘样肿物,以免引起感染扩散。如果有足部多汗等情况,可使用止汗剂等产品,减少皮肤潮湿,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