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肚脐艾灸可能出现局部发热、出汗、小便增多、出现水疱、上火等反应,患者应选择正规医院进行艾灸。
1、局部发热:艾灸是利用点燃的艾绒产生的热量来刺激人体特定穴位的外用中医疗法,通常具有温通经脉、疏通经络等作用。当患者在肚脐区域进行艾灸治疗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发热和发红症状,通常是正常的生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般会自然消退,通常不需要特别的医疗干预。
2、出汗:艾灸肚脐后,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血液循环加快,同时汗腺也会打开,从而导致出汗。
3、小便增多:艾灸肚脐后,一般会刺激膀胱经,通常会使排尿量增多。
4、出现水疱:如果医生在进行艾灸的过程中操作失误,使得艾灸与皮肤的距离过近,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灼伤,局部可能形成水疱。
5、上火:如果过度艾灸肚脐,体内阴阳可能被打破,导致阳气上亢,从而出现上火反应,常有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目眩等症状。
如果在艾灸后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处理,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