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所以患者患病后,该病的相关不适症状会立即出现,此时患者应引起重视,并紧急就医。
该病主要发生于夏季高温高于32℃、高湿大于60%和无风的天气,对于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肥胖、营养不良等人群来说,发病的机率比普通人高。该病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开始的先兆中暑,症状较轻,仅有头晕、头痛等不适,体温可正常或略微上升,一般发生在中暑前的3~5日;病情逐渐发展,核心体温上升至38℃以上,患者的表现从轻到重,逐渐表现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甚至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由于其属于热损伤性急症,发病后为及时处理容易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该病的症状一般不会延迟出现。
急性期以降温治疗为主,分为现场处理和入院后的治疗。发病后,立即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的环境中,使其平躺,脱去外衣。并采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皮肤,或用适量凉水喷洒患者的全身,还可为患者扇风,帮助空气流通和散热。入院后,如果物理降温的效果不佳,可采用冰盐水进行胃或直肠的灌洗,严重者可进行血液透析。同时遵医遵使用复方乙酰水杨酸片、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缓解发热、休克等症状。
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加快、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通过动脉血气分析、肌细胞损伤检测、颅脑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对症治疗。平时患者应注意在炎热的夏季,应减少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