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妇产科

24小时胎动多少次正常

医生头像

刘泽群 主治医师妇产科学

三级甲等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正常情况下,24小时胎动约30-40次,但胎动存在个体差异,若感觉异常,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胎动是胎儿在子宫内躯体活动冲击子宫壁的表现。一般从妊娠18-20周,孕妇开始能感知到轻微胎动,犹如腹中蝴蝶轻扇翅膀或小鱼游动,随着孕周递增,胎动愈发明显、频繁且有力。在孕28周后,胎动规律更趋稳定,正常胎动计数可借此阶段重点监测。临床上常采用多种计数方法评估胎动是否正常,简易做法是在每天相对固定时段,比如早、中、晚各选1小时,安静状态下专心数胎动,再将三次计数总和乘以4,以此估算全天胎动次数,正常应在30-40次区间。不过,胎动频次受多因素左右,胎儿睡眠周期会使胎动减少,像成人一样有休息时段,每次持续约20-40分钟,因此数胎动时若恰逢胎儿打盹,计数可能偏低;孕妇进食后,血糖升高、血液循环加快,胎儿获取能量变多,胎动常随之活跃;外界声响、强光刺激,也能引发胎儿应激反应,短暂增加活动。此外,不同胎儿性格各异,活泼好动型胎动次数可能高于安静沉稳型,个体基线有别。
日常护理上,孕妇要养成定时数胎动习惯,找安静舒适环境,或坐或卧,放松身心去感知。可借助手机软件记录,方便跟踪对比,若发现胎动骤增骤减、长时间不动,及时联系医护人员排查隐患。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