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皮肤病可能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萎缩性阴道炎、外阴营养不良等所致,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1.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常因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引起,多因自身抵抗力下降、长期应用抗生素、糖尿病等因素导致阴道内菌群失调,假丝酵母菌大量繁殖。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外阴皮肤红肿,可见抓痕,严重时可有皮肤皲裂、表皮脱落。可外用克霉唑乳膏、咪康唑乳膏、制霉菌素栓剂等抗真菌药物。
2.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也可经公共浴池、浴盆、浴巾等间接传播。可口服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性伴侣需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大量繁殖。外阴可有轻度瘙痒或烧灼感,白带增多,有鱼腥臭味,灰白色、均匀一致、稀薄。可外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软膏等,口服甲硝唑、替硝唑等,同时可使用乳酸杆菌栓剂调节阴道菌群,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
4.萎缩性阴道炎: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因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内pH值升高,嗜酸的乳杆菌不再为优势菌,局部抵抗力降低,其他致病菌易入侵繁殖引起炎症。表现为外阴灼热不适、瘙痒,阴道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严重者可有性交痛。可局部涂抹雌三醇乳膏,口服替勃龙等雌激素类药物改善阴道局部环境,必要时可使用甲硝唑等预防感染,用药期间需定期评估用药风险及效果。
5.外阴营养不良: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内分泌等因素有关。外阴皮肤黏膜变白、粗糙、增厚或变薄、皲裂等,伴有不同程度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曲安奈德软膏等控制瘙痒症状。
外阴皮肤病种类多样且病因复杂,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测等,在医生的准确诊断后,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