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R在正常情况下滴度通常为阴性。
RPR是一种梅毒血清学非特异性检查方法,用于梅毒的筛查和疗效观察。当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后,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反应,在梅毒的不同阶段,RPR滴度会有所变化。在未感染梅毒的健康人群中,RPR结果应为阴性。如果RPR滴度呈阳性,可能提示感染梅毒,但需要进一步做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查,如TPPA等来确诊。因为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怀孕等情况可能会出现RPR假阳性。
在梅毒治疗过程中,RPR滴度的变化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指标。如果是一期梅毒,经过规范治疗后,RPR滴度通常会逐渐下降,一般在1-2年内转为阴性。对于二期梅毒,治疗后的滴度下降速度可能稍慢,但也应逐渐降低。如果在治疗后RPR滴度持续不降或反而升高,可能提示治疗失败或再次感染,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包括检查是否存在神经梅毒等特殊情况。
如果检查发现RPR滴度异常,不要惊慌,应及时就医,遵医嘱对症治疗。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如果确诊梅毒,患者要积极配合治疗,按时足量使用青霉素等药物,同时性伴侣也要进行检查和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定期复查RPR滴度,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