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异常可能是酗酒、饮食不当、长期用药、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的,如果肝功能受损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根据病因采取日常护理、药物治疗。
1、酗酒:肝脏具有排毒的功能,酒精一般是由肝脏代谢,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如果经常酗酒,酒精对肝脏的刺激性过大,损伤肝功能,可能会引起慢性中毒性肝损伤,最初表现为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导致右上腹不适、食欲不振、乏力、黄疸等不适症状。建议日常注意戒酒,提供营养支持,以高蛋白、低脂饮食为主。
2、饮食不当:如果日常经常吃高脂食物,肝脏内脂肪积聚过多,可能会影响脂肪性肝病,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也可能会引起右上腹不适、乏力、食欲差等情况。建议日常注意节制饮食,以低脂饮食为主,增加运动、控制体重,还要限制饮酒。
3、长期用药:药物一般也是通过肝脏代谢,如果长期大量用药,药物毒素在肝脏堆积,可能会加重肝脏负担,引起肝功能下降。日常需要谨遵医嘱用药,肝功能异常者需要谨慎用药。
4、病毒感染:如果受到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感染,导致肝脏损害,可能会引起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等症状。此时一般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可以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拉米夫定片等药物治疗。
此外,自身免疫系统受损、大量摄入黄曲霉素等因素,也可能会引起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就医完善肝功能检查、肝脏CT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采取相应的治疗。如果肝脏受损,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护肝片、注射用复方甘草酸苷等护肝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