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抗凝血酶3作用的抗凝剂是肝素,用药应谨遵医嘱。
肝素首先从肝脏发现而得名,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苷、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交替组成的粘多糖硫酸酯,平均分子量为15KDa,呈强酸性。肝素也存在于肺、血管壁、肠黏膜等组织中,是动物体内一种天然抗凝血物质。肝素属于抗凝血药,作为一种抗凝剂,是由两种多糖交替连接而成的多聚体,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
临床上肝素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肌梗死、心血管手术、心脏导管检查、体外循环、血液透析等。随着药理学及临床医学的进展,肝素的应用不断扩大。肝素可以增强抗凝血酶3与凝血酶之间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的失活,还能抑制血小板的聚合,有利于刺激血管内皮释放抗凝物质和纤溶物质。
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的肝素有肝素钠注射液、肝素钙注射液、肝素钠封管注射液等,不同类型的肝素功效作用有所不同。其中,肝素钠注射液主要用来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心肌梗死、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肝素钙注射液主要用来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特别是预防普通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的血栓栓塞性疾病。肝素钠封管注射液可维持静脉内注射装置的管腔通畅,可于静脉内放置注射装置后、每次用药后以及每次采血后使用,但不能用于抗凝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