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经期出血并有果冻状血块可能是排卵期出血、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所致,建议及时就医采取日常护理、药物治疗。
1.排卵期出血:在排卵期,体内雌激素水平短暂下降,子宫内膜失去部分激素支撑,出现少量剥脱出血,混合宫颈黏液,就可能形成果冻状血块。一般出血量较少,持续2-3天,可伴有轻微腹痛或腰酸。偶尔出现无需特殊治疗,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即可。
2.宫颈炎: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使宫颈组织充血、脆弱,宫颈腺体分泌增多且质地变稠。性生活、剧烈运动等刺激后,宫颈表面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与黏稠的宫颈分泌物混合,形成带血块的分泌物。若是细菌感染,可用抗宫炎片、头孢克肟胶囊、阿奇霉素片。
3.子宫内膜炎:病原体感染子宫内膜,引发炎症,内膜充血、水肿,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不规则出血。炎症刺激下,内膜组织坏死脱落,与渗出的血液、宫腔黏液混合,形成果冻状血块,常伴有腹痛、发热、白带增多且有异味。细菌感染时,用甲硝唑片、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呋辛酯片。
4.子宫肌瘤: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使子宫腔变形,内膜面积增大,影响子宫收缩,导致血管破裂出血,且肌瘤可能影响经血排出,使血液在宫腔内停留凝结,形成血块。较小肌瘤可定期观察,若肌瘤较大、症状明显,可能需手术切除。
5.子宫内膜息肉:息肉由内膜局部过度增生形成,质软且血供丰富,容易自发性出血,血液与息肉表面渗出物、宫颈黏液混合,表现为非经期出血伴果冻状血块,还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确诊后多需在宫腔镜下摘除息肉。
非经期出血并有果冻状血块原因多样,务必及时就医,遵医嘱规范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