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有灼痛感,可能是阴道炎、尿道炎、过敏反应、外阴局部损伤、外阴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阴道炎: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念珠菌大量繁殖,破坏阴道正常菌群平衡,其菌丝和孢子可刺激阴道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产生灼痛感,还常伴有豆腐渣样白带、外阴瘙痒等症状。可外用克霉唑栓,能有效抑制念珠菌生长;硝酸咪康唑栓,抗真菌作用显著;制霉菌素栓,可破坏真菌细胞膜,缓解阴道灼痛,同时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治疗期间避免同房。
2.尿道炎:细菌感染尿道,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因女性尿道短且直,距离肛门较近,容易受污染。炎症刺激尿道黏膜,使其处于充血、炎症状态,排尿时尿液经过炎症部位,会引起下面有灼痛感,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可口服左氧氟沙星片,抗菌谱广,对常见尿道致病菌有较强杀菌作用;头孢克肟胶囊,对多种细菌有效;三金片,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功效,可缓解尿道不适症状,同时要多喝水,多排尿,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
3.过敏反应:使用了不合适的卫生用品,如含有刺激性成分的卫生巾、护垫,或新换的内裤材质导致过敏。过敏物质接触外阴及阴道皮肤黏膜,引发局部的过敏炎症反应,出现红肿、灼痛,可能伴有瘙痒等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可疑过敏物品,用清水冲洗外阴。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如地奈德乳膏,减轻炎症反应;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维生素C片,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缓解灼痛症状,选择棉质、无刺激的卫生用品。
4.外阴局部损伤:同房过于粗暴、骑跨伤等导致外阴或阴道局部组织受损。损伤后局部组织出现破损、充血、水肿,神经末梢受刺激,产生灼痛感,可能伴有少量出血。若损伤较轻,可保持外阴清洁,局部涂抹碘伏消毒,预防感染;若损伤较严重,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缝合处理,同时可口服阿莫西林胶囊,预防感染;云南白药胶囊,化瘀止血,促进伤口愈合。
5.外阴营养不良: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等因素有关。外阴皮肤及黏膜组织营养障碍,出现变薄、变白、粗糙、皲裂等病变,神经末梢敏感性增加,导致外阴有灼痛感,尤其在活动、性交后加重,常伴有外阴瘙痒。可外用他克莫司软膏,调节局部免疫;维生素E乳膏,滋润保湿,缓解皮肤干燥;口服多种维生素片,补充营养,改善外阴皮肤营养状况,避免搔抓,减少刺激。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遵医嘱。日常护理要注意个人卫生,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避免穿紧身、化纤内裤,减少对外阴的摩擦。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若灼痛感持续不缓解或加重,伴有发热、阴道分泌物异常等情况,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