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中医脉搏分为几种

医生头像

陈秀杉 副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一般情况下,中医脉搏可分为浮脉、沉脉、迟脉等,具体分析如下:
1.浮脉:它主要是脉搏跳动明显处在皮肤下比较浅的部位,用手轻搭在脉搏上,即可感知脉搏的跳动,稍微用力按下去会感觉到脉搏略微减弱。浮脉一般见于表证,主要是外邪侵袭体表,人体阳气对抗邪气,气血趋向于体表,导致脉象浮,脉浮有力一般是体质较实的患者,浮而无力一般是体质虚弱的患者。
2.沉脉:它是指脉象的显现位置比较深,轻按不明显,重按才有明显脉搏的感觉。沉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主里实,表明内脏邪气盛;沉而无力,则表明里虚证,里虚是指正气虚,一般为脾气虚、肾气虚的患者的脉象;四肢水肿时的脉也可能表现为沉脉。
3.迟脉:迟脉搏是指每分钟的脉跳动在60次以下,提示寒邪为患。寒则血凝,血气运行就会变得缓慢,因此脉搏跳动也会变慢。迟而有力一般是实寒证,即寒邪致病;迟而无力一般是指虚寒证,主要是阳气虚弱,没有力量推动血液运行。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