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患者并不需要终身进行隔离,而应在治疗期间进行隔离,并在痊愈后定期复诊。
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可能导致麻风杆菌进入患者体内,从而诱发麻风病,该病症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慢性传染病,麻风病患者、麻风杆菌携带者等人群是该病症的主要传染源,其皮肤、黏膜、周围神经等均有麻风杆菌存在。
因此,在确诊患有麻风病后,患者应及时隔离接受治疗,以免在麻风杆菌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直接接触、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被传染者体内。在隔离治疗期间,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沙利度胺片、氯法齐明软胶囊、泼尼松龙片等药物,抑制并杀灭麻风杆菌。
在痊愈后,麻风病患者不具备传染性,不会使麻风杆菌广泛传播,可以结束隔离,并恢复正常生活。需要注意的是,该病症具有复发的可能性,患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如果再次出现了疑似症状,患者需要完善麻风菌素试验、麻风杆菌镜检等检查,以明确自身状况。
因此,麻风病患者并不需要终身隔离。在确诊后,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接受药物治疗,切忌反复抓挠皮损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