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是不是得了脑瘫?用这些方法在家自行判断

医生头像

段晓慧 副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中日友好医院

脑瘫是一种严重的身体疾病,各位家长可以说对于这种疾病是深恶痛绝的。特别是如果家里小孩一旦被查出有脑瘫,那就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在我们国家治疗脑瘫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在早发现这第一环,家长的日常关注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家长们如何在家就能及时判断孩子是否可能患上脑瘫呢?

很多年轻妈妈都不太重视婴儿的这些行动能力,如果做得没那么好,也会觉得只是缺乏营养导致的发育迟缓,没有考虑过可能是得了脑瘫这种疾病。因此作为父母需要适当了解一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婴儿的异常症状。

1、抓握反应:
让孩子保持仰卧位或者坐位,检查者将食指或小棒从孩子手掌尺侧方向(大拇指方向)伸入其手中并按压其手掌,正常情况会表现为孩子手指迅速屈曲、紧握。正常孩子出生后3-4个月逐渐被有意识地抓握动作替代。
2、伸展反应:
检查时,放置孩子仰卧位,头放正,检查者一手将其下肢伸直,另一手按压或叩打该侧足底。正常情况会表现为另侧下肢先屈曲、内收,然后伸展。正常婴儿2个月内会出现这种情况。
3、支撑反应:
扶着孩子腋下使孩子呈直立位,双足放在台面上。正常情况会表现为下肢先屈曲、后伸展。正常婴儿2个月内会出现这种情况,4个月后消失。
4、坐位反应:
检查者放置孩子仰卧位,头居中,双手握住孩子两侧手腕,慢慢将他拉起到坐位。正常3个月后婴儿当拉坐时头抬起与躯干在同一平面,4个月后能主动屈颈,头抬起,6个月时有良好的头部调整能力。

如果家长做了以上这四个反应测试发现有异常情况,则考虑孩子可能患有脑瘫。除了反应测试以外,脑瘫宝宝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
1.异常安静,哭声也比较小。
2.不喜欢吃东西,很难喂养。
3.身体发育比较缓慢动作迟钝。
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以上的异常情况或症状,那么一定要引起注意,及时带宝宝去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治疗脑瘫这种长期慢性疾病的思路通常是先下手为强,而早发现早诊断在临床上是有重大意义的,是脑瘫早期治疗的前提条件。脑瘫早期诊断一般是指出生后0-6个月或0-9个月间的诊断,其中0-3个月间的诊断又称超早期诊断。在脑瘫初期,很多症状尚未顽固的时候,对疾病进行早期干预,可以进一步强化康复效果,干预后脑部损伤修复的可能性更大。早期治疗之所以如此有效,是因为脑组织在婴儿早期,尤其是在新生儿阶段尚未发育成熟,还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而脑损伤也处于初期阶段,这个时期患儿异常的体态还未固定化,所以这一阶段的可塑性大,代偿能力高,恢复能力强,更容易治疗。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