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请注意:“脑瘫”患者,不是“脑残”患者

医生头像

段晓慧 副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中日友好医院

一、什么是脑瘫

脑瘫是由先天性缺陷或发育缺陷等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症状在婴儿出生1-3个月时会有明显表现,脑瘫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如下:
1.痉挛型
痉挛型又分为四肢瘫、双瘫、偏瘫三种情况。痉挛型四肢瘫患儿背部内收或内旋,拇指内收,躯干前屈,下肢内收,膝关节弯曲,步态形似剪刀,拱背坐,抱起时呈倒U型;痉挛型双瘫患儿症状同痉挛型脑瘫类似,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痉挛及功能障碍重于双上肢;痉挛型偏瘫患儿症状同痉挛型四肢瘫,但经常表现在一侧肢体。
2.不随意运动型
这类患儿姿势不对称,头部和四肢不能随意运动,即进行某种动作时常夹杂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四肢、头部不停地晃动,难以自我控制。经常表情奇特,挤眉弄眼,进食困难,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
3.共济失调型
以小脑受损为主,这类患儿运动和平衡感觉出现障碍,做出来的动作不协调,站立时重心在足跟部,两脚左右分离较远,步态蹒跚,步态犹如醉汉,头部活动少,身体僵硬。
4.混合型
具有两型以上的特点。

二、脑瘫和脑残的区别

生活中,脑瘫患儿越来越多,脑瘫可能会引起智力下降,影响智力的发展,此时很多人可能会比较疑惑,脑瘫是脑残吗?
答案很显然是否定的,医学上没有脑残这个表达,脑残一般用来指弱智或脑部感染病毒引发智力受损的人,脑瘫更多的是行为障碍,因此可以说明脑瘫可能导致脑残,但不等于脑残。引起脑瘫的原因错综复杂,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具体分析。

三、引起脑瘫的原因

引起脑瘫的原因比较多,可分为出生前因素、出生时因素、出生后因素。
1、出生前因素
包括宫内感染、宫内发育迟缓、患有子痫前期、多胎妊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脐带脱垂、胎位异常等。
2、出生时因素
早产,尤其是胎儿小于26周的早产、出生时体重过低、异常分娩、分娩时窒息等。
3、出生后因素
包括胎儿颅内出血、脑膜炎、胆红素脑病、低血糖脑病、缺血缺氧性脑病、意外受伤、持续惊厥等。

四、改善脑瘫的方法

据临床统计,我国脑瘫发病率为2.48‰,男孩大于女孩,脑瘫患儿平均年龄是4-5岁,脑瘫是一种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疾病,我们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防微杜渐。
(1)体能训练:针对运动障碍和异常姿势的脑瘫患儿进行物理学手段治疗,主要训练肢体,特别是下肢的功能,利用机械的、物理的手段,改善运动功能。
(2)技能训练:通过搭积木,钉木钉等方式重点训练上肢的功能,提高患儿独立生活技能。
(3)语言训练:主要通过舌操、发音练习、口腔按摩、咀嚼训练等进行协同矫正,训练患儿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提高患儿的交际水平。
(4)感知觉发育及认知能力训练:根据婴幼儿感知、认知发育的特点,从出生到1岁,不断培养患儿的感知,提高其思维水平,训练患儿的认知能力。
(5)感觉统合训练:婴幼儿存在大脑对外界信息处理不良的问题,可以对其进行矫治,增加感觉信息输入,尤其是前庭刺激,打开通往神经交流部分的通路,从而达到改善脑功能的目的。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