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急相关的症状包括呼吸频率改变、呼吸深度变化、呼吸节律异常、辅助呼吸肌参与、伴随症状等方面。若出现气急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
1、呼吸频率改变:当人处于气急状态时,呼吸频率通常会加快,主要是因为身体为了摄取更多的氧气或者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呼吸中枢会发出指令,让呼吸肌加快运动,从而增加呼吸次数。例如在运动过量或者患有肺部疾病时,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或者气体交换受阻,就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这种气急症状。
2、呼吸深度变化:气急还可能表现为呼吸深度变浅或者加深。在某些心肺疾病早期,可能会出现呼吸变浅的情况,这是因为肺部的通气功能受到了一定影响,每次呼吸时气体交换量减少,只能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代偿。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过度紧张或剧烈运动后的调整期,可能会出现深呼吸,这是身体试图调节呼吸节律和气体交换的一种方式。
3、呼吸节律异常:气急时呼吸节律可能会被打乱。正常的呼吸节律是有规律的吸气-呼气过程,但气急时可能会出现呼吸节律不规整,比如出现叹气样呼吸、潮式呼吸等,主要是由于身体内部的呼吸调节机制受到干扰,可能是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或者心血管系统出现问题影响了呼吸中枢对呼吸的正常调控。
4、辅助呼吸肌参与:在气急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除了正常的呼吸肌(如膈肌和肋间肌)参与呼吸运动外,一些辅助呼吸肌也会参与进来。例如颈部的斜角肌、胸锁乳突肌等,这些肌肉会用力收缩以帮助胸廓扩张,增加呼吸量,主要是因为正常的呼吸肌无法满足机体对气体交换的需求,需要借助辅助呼吸肌来增加呼吸效能。
5、伴随症状:气急通常不是单独存在的,还会伴有其他症状。例如可能会伴有咳嗽,这可能是由于呼吸道受到刺激或者存在炎症,导致气道痉挛或者分泌物增多,从而引发咳嗽并加重气急症状,还可能伴有胸痛,这是因为心肺疾病导致的气急可能会同时影响到胸膜或者心脏周围的神经,引起疼痛感觉。
患者出现气急症状时,要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保持安静休息,以减少氧气的消耗。同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空气流通,避免处于空气污浊或者密闭的空间。如果气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和相关情况,按照医嘱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