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额温正常,但腋下温度提示发烧,可能是测量有误、身体散热差等非疾病因素所致,也可能与病毒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疾病性因素相关,可以通过日常护理、使用药物的方式改善。
一、非疾病因素
1、测量有误:测量方法错误、温度计质量不合格等因素可能导致体温测量结果产生误差,使患者在额头温度无异常的情况下发现腋下温度提示发烧。患者可以使用额温枪、水银温度计等工具再次测量体温,以明确是否正在发烧。
2、身体散热差:如果患者穿着过厚的衣服,容易使身体大部分皮肤被遮盖,进而影响局部皮肤的散热能力,可能导致腋下温度明显升高。而额头通常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散热情况相对较好,能够保持在正常体温范围内。在适当减少衣物后,身体散热恢复正常,腋下温度通常也可以恢复正常。
二、疾病性因素
1、病毒性感冒:感染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可能诱发病毒性感冒,使患者有打喷嚏、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低烧的表现,由于体温升高相对不明显,额头温度可能无明显异常,但腋下温度略有升高。患者要注意休息,可以多喝温水,还可以遵医嘱使用抗病毒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感冒灵颗粒等药物来治疗。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人群普遍易感。在感染该病毒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可能使患者额头温度处于正常状态,而腋下温度达到发烧数值。患者可以通过温水擦浴来进行物理降温,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多余热量。如果在后续病程中出现了体温超过38.5℃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来退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再次测量体温后,已经确定患者出现了发烧症状,可以通过新型冠状病毒抗原检测来判断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如果在使用药物3天后,患者的体温仍超过38.5℃,建议患者及时就诊,完善血常规检查、X线检查等项目,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