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祛湿利尿的中草药有哪些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祛湿利尿的中草药包括茯苓、泽泻、车前子、薏苡仁、金钱草等,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茯苓利水渗湿的作用较强,能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且药性平和。常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等症状。例如,对于湿气重引起的身体浮肿,茯苓可以通过增加尿量,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同时,茯苓还具有健脾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湿气内生也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2.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泽泻能利小便,清湿热。其可以有效地减少体内的湿气,增加尿量,尤其适用于水肿胀满、泄泻尿少等情况。不过,由于泽泻性寒,对于体质虚寒者应谨慎使用。其主要是通过调节膀胱的气化功能,促进尿液的生成和排泄,从而达到祛湿利尿的目的。
3.车前子:味甘,性寒。归肝、肾、肺、小肠经。车前子具有清热利尿通淋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等。其能够增加尿液的排出量,并且可以清除体内的湿热。例如,对于湿热下注引起的尿路感染导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车前子可以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其种子含有大量的黏液质,这些成分有助于其发挥利尿的作用。
4.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薏苡仁不仅能利水渗湿,还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其对于湿气重引起的水肿、足癣、小便不利等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而且薏苡仁还可以祛湿除痹,对于风湿痹痛也有辅助治疗效果。日常可以用于煮粥等食用,起到祛湿的作用。
5.金钱草:味甘、咸,性微寒。归肝、胆、肾、膀胱经。金钱草主要用于排石利尿,也有清热利湿的功效。对于湿热黄疸、胆胀胁痛、石淋、热淋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可以使尿液增多,帮助排出体内的湿热之邪,同时对于泌尿系统结石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如果需要使用这些中草药,一定要谨遵医嘱。在日常护理方面,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通风,避免久居潮湿之地。饮食上可适当减少油腻、生冷食物的摄入。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