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血管炎一般不属于大病,但也需重视并积极治疗。
结节性血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的血管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免疫复合物沉积、感染、药物等。病变主要表现为下肢出现皮下结节,通常为疼痛性,可伴有红斑,结节大小不一,质地较硬,常成批出现,多分布于小腿后侧或外侧。从疾病的严重程度来看,一般不会像恶性肿瘤等大病那样直接危及生命。大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后,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结节可逐渐消退,预后相对较好。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反复或持续进展,导致皮肤破溃、形成溃疡,愈合后可能留下瘢痕,影响美观和肢体功能,还可能引发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患病后,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少下肢血液淤积,以缓解症状。注意保暖,寒冷刺激可能加重血管痉挛,使病情恶化。饮食上应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营养均衡。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要求用药治疗,一般会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并且,如果结节持续增多、增大,疼痛加剧,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或者皮肤破溃、感染等情况,必须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如加强抗感染治疗、调整药物剂量等,切不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