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阴道出血,可能是尿道炎合并阴道炎、尿道肉阜、宫颈病变、子宫内膜炎、泌尿系统结石等所致,建议及时就医采取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1、尿道炎合并阴道炎:尿道炎炎症蔓延至阴道,或阴道炎症累及尿道,局部黏膜充血、脆弱,在小便时因尿液刺激,导致黏膜破损出血。可口服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克肟等抗生素治疗尿道炎,同时针对阴道炎类型用药,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用克霉唑、制霉菌素、咪康唑,滴虫性阴道炎用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保持外阴清洁,多喝水多排尿。
2、尿道肉阜:女性尿道黏膜脱出并增生形成肉阜,表面黏膜薄且脆,小便时尿液冲击或擦拭用力等都可能导致出血。可局部涂抹雌激素软膏,如雌二醇软膏、苯甲酸雌二醇软膏、结合雌激素软膏,若肉阜较大,可手术切除,术后注意防感染,口服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等。
3、宫颈病变:如宫颈炎、宫颈息肉、宫颈癌等,宫颈组织在炎症、增生或恶变影响下变得脆弱,小便过程中腹压增加或尿液刺激可引起出血。宫颈炎可使用保妇康栓、消糜栓、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宫颈息肉需手术摘除,宫颈癌则根据分期选择手术、放疗、化疗,化疗药物有顺铂、卡铂、紫杉醇等。
4、子宫内膜炎:炎症使子宫内膜充血、水肿,可能出现内膜不规则脱落,当小便时腹压变化,少量血液从阴道流出。可口服头孢呋辛、甲硝唑、盐酸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性生活。
5、泌尿系统结石:结石在泌尿系统移动,损伤尿路黏膜,同时可能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血尿,血液混入阴道分泌物中。根据结石大小和位置选择治疗方法,可口服排石颗粒、肾石通颗粒、金钱草颗粒等,结石较大可能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取石。
小便阴道出血情况较为复杂,可能有多种原因,若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遵医嘱检查和治疗,不要自行判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