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出血性梗死是凝固性坏死吗

医生头像

龚新宇 副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中日友好医院

出血性梗死分为凝固性坏死和液化性梗死,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是具体情况需要就医完善相关检查进行明确,患者也要及时就医采取治疗。
出血性梗死是指在梗死的基础上同时伴有梗死灶内出血,常见于脑、肺、肠等有双重血液供应或血管吻合支丰富和组织结构疏松的器官,多在淤血的基础上出现,梗死处有明显的出血。出血性梗死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常见原因包括下肢静脉或者动脉出现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心源性栓塞等。
出血性梗死一般分为凝固性梗死和液化性梗死,如果是在肺部、肠道等部位出现,并且有坏死的情况一般属于凝固性梗死。如果病变过程中,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腹泻,并且还有大量出汗所诱发失液的情况,一般属于液化性梗死,比如脑梗死,新鲜时质软疏松,日久后逐渐液化成囊状。
对于出血性梗死,不管是哪种类型,通常都建议及时就医诊治。可以就医完善CT、X线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变部位、梗死类型后采取针对性治疗。比如肠出血性梗死通常属于凝固性梗死,可能是肠系膜动脉栓塞引起的,一般需要采取手术清除梗死组织和修复肠系膜血管。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