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瘤有个小眼能挤出脓,可能是皮脂腺囊肿感染、外力挤压损伤、粉瘤自行破溃、合并其他皮肤疾病、慢性炎症刺激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皮脂腺囊肿感染:粉瘤即皮脂腺囊肿,是由于皮脂腺导管堵塞,皮脂逐渐淤积形成。当局部皮肤清洁不当、搔抓或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囊肿内,引发感染。炎症刺激导致囊肿内压力升高,使原本相对封闭的囊肿壁与皮肤表面之间形成薄弱点,出现小眼,感染产生的脓液在压力作用下可从小眼挤出,常伴有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可先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洛胶囊,抑制细菌生长;阿莫西林胶囊,抗菌谱广,有效对抗常见病菌;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在小眼及周围皮肤,消炎抗感染,待炎症控制后,手术完整切除囊肿,防止复发。
2.外力挤压损伤:粉瘤本身存在一定的囊壁结构,若不慎受到外力挤压,如碰撞、摩擦、按压等,可导致囊壁破裂。囊内的皮脂和角质物等内容物溢出,引发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机体的免疫细胞聚集对抗炎症,死亡的细胞和细菌等形成脓液,通过囊壁破裂处或因炎症形成的小眼排出,局部会出现疼痛、肿胀加剧等情况。首先要避免再次挤压,可外用碘伏消毒,然后口服布洛芬胶囊,缓解疼痛;云南白药胶囊,化瘀止血、消肿止痛(若有出血情况),待炎症减轻后进行手术切除囊肿,术后注意伤口护理,预防感染。
3.粉瘤自行破溃:随着粉瘤内皮脂等物质不断堆积,囊肿逐渐增大,对周围组织的压力也不断增加。当压力超过囊壁的承受能力时,囊壁可能自行破裂,形成小眼,其中的皮脂、角质碎屑以及可能存在的细菌感染产生的脓液就会流出。此时容易继发更严重的感染,导致局部炎症加重。应及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小眼及周围皮肤,清除脓液和杂质,外用夫西地酸乳膏,抗菌消炎;口服罗红霉素胶囊,抗感染治疗,之后尽快安排手术切除囊肿,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4.合并其他皮肤疾病:如果患者同时患有痤疮、毛囊炎等皮肤疾病,且病变部位靠近粉瘤,这些疾病的炎症可能蔓延至粉瘤,导致粉瘤继发感染。炎症使粉瘤内部环境改变,产生脓液并通过因炎症反应形成的小眼排出。治疗时需针对合并的皮肤疾病进行治疗,如对于痤疮可外用维A酸乳膏,改善毛囊角化;过氧苯甲酰凝胶,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口服米诺环素胶囊,抗菌消炎,同时处理粉瘤感染,如上述抗感染措施,待病情稳定后切除粉瘤,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刺激。
5.慢性炎症刺激:粉瘤长期存在,囊壁持续刺激周围组织,引发慢性炎症。慢性炎症过程中,组织细胞反复受损、修复,局部形成肉芽组织和瘢痕,导致囊壁与皮肤粘连,结构发生改变,容易出现薄弱部位形成小眼,并且由于慢性炎症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产生的脓液可从小眼挤出,局部皮肤可增厚、变硬,颜色加深。可先使用中药金黄散,外敷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口服清热散结胶囊,消炎散结;外用抗生素药膏如复方多黏菌素B软膏,控制炎症,择期手术切除粉瘤,术后定期复查,观察恢复情况。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谨遵医嘱。日常护理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挤压粉瘤部位。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防止皮脂腺分泌旺盛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