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饭可能不会低血糖,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低血糖,此时与胰岛素分泌延迟、过量使用降糖药物、生活饮食等因素有关。
低血糖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浆(或血清)葡萄糖水平降低,并引起饥饿、心悸、冷汗、乏力甚至昏迷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当血浆葡萄糖浓度升高后,症状和体征便会随之消退。如果患者是因饥饿引起的低血糖,吃了东西之后,血液中的血糖就会快速升高,从而缓解血糖过低的现象,此时一般不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但是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的患者,由于糖耐量减低,胰岛素抵抗,出现胰岛素分泌延迟,可能会造成刚吃完饭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此外,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如果使用降糖药物过量,可能会出现过度降糖的情况,导致刚吃完饭出现低血糖。甚至还可能是吃饭时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少,饭后运动量过大,摄入的食物转化为糖的速度不能满足运动消耗所需要,可能会导致刚吃完饭出现低血糖。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应遵医嘱服用降糖药,并且还应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减少低血糖的出现几率。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心悸、乏力、出冷汗及四肢震颤等症状,进食后症状无明显缓解,要及时到医院就医。通过血糖测定、生化检查、血清胰岛素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对症治疗。平时规律进食,适当加餐,避免空腹进行快跑、爬山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