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凝血酶原时间偏高

医生头像

王相华 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山东省立医院

凝血酶原时间偏高可能是药物影响、肝炎、维生素K缺乏症等原因引起的,需要积极进行对症治疗。

1、药物影响:

如果患者服用了抗血小板凝聚的药物,比如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就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偏高的情况,一般不需特殊治疗,遵医嘱停药后会逐渐自行缓解。

2、肝炎:

该疾病可能会影响血细胞的产生,导致体内的凝血功能减弱,出现凝血酶原时间偏高的现象,建议患者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消炎的药物进行治疗。

3、维生素K缺乏症:

该疾病可能会导致体内的凝血功能异常,出现容易出血、皮肤发紫等症状,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Ⅰ)等补充维生素K的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该症状还可能是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引起的,需要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恢复。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