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中医科

缓解胃痛的穴位

医生头像

余晓阳 主任医师中医学

三级甲等重庆市中医院

缓解胃痛的穴位有中脘穴、内关穴、气海穴、足三里穴、外关穴等。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操作。
1、中脘穴:作为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肚脐正上方四寸的前正中线上。此穴具有和胃健脾、顺畅腑气等功效,常被用于治疗胃痛、腹胀、腹部包块及便秘等消化系统问题,是中医调理脾胃的常用穴位之一。
2、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肘部,具体位于腕横纹上两寸之处,即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交汇间隙中。此穴有调心和胃、宽胸理气的作用,通过点揉或针灸内关穴,能有效缓解胃痛症状。
3、气海穴:气海穴位于下腹部,肚脐正下方1.5寸的前正中线上,是培补元气、强健脾胃的要穴。对于出现胃痛、痛经、腹泻及便秘等症状的患者,定期针灸或按摩气海穴,可辅助缓解以上不适症状,促进身体的整体恢复与平衡。
4、足三里穴:足三里穴,被誉为胃之合穴,位于小腿外侧,具体在外膝眼下方三寸,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即外膝眼与解溪穴连线的中点。此穴具有调理脾胃气机、健脾和胃的功效,是中医养生保健及治疗脾胃疾病的重要穴位。
5、外关穴:外关穴则位于手臂外侧,同样在腕横纹上约两寸的位置,与内关穴遥相呼应。对于经常胃痛的人群,饭前半小时左右轻柔按摩外关穴,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酶的活性;而饭后适度按摩,则有助于促进胃排空,减轻胃肠负担。
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睡眠时间,以形成规律的作息习惯,还可以增加户外活动,如打篮球、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利于改善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