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科普 > 内科

血粘度偏高

医生头像

周恒 副主任医师内科

三级甲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血粘度一般指血液粘稠度,通常情况下,血液粘稠度偏高可能是血浆量减少、血细胞增多或血浆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所致,可通过补液、使用药物、血浆置换等方式来进行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血浆量减少:大量出汗或使用利尿剂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血浆量减少,从而出现血液粘稠度偏高的情况,可以通过补液来稀释血液,起到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2.血细胞增多:慢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可能会导致血细胞增多,从而出现血液粘稠度偏高的情况,还可能伴随发热、消瘦、出血等症状。如果是白血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克唑替尼、盐酸阿来替尼等;红细胞增多症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片、羟基脲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血浆大分子蛋白质增多:血浆大分子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导致血液粘稠度偏高,可以通过血浆置换把大分子蛋白质置换出去,起到降低血粘度的作用。
展开全部内容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任何医疗行为请遵从医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