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暗红色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卵巢早衰、慢性宫颈炎等因素引起的病理现象,可以通过日常护理、使用药物等方式改善。
一、生理现象
月经是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所引起的生理现象,血液与脱落的子宫内膜、子宫颈粘液、阴道分泌物等物质混合后排出,其颜色通常为暗红色。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经血为暗红色是正常情况,不用特别治疗,注意做好经期护理即可。
二、病理现象
1、缺铁性贫血:如果女性长期偏食、过度节食,可能引起缺铁性贫血,出现头晕、耳鸣、月经量增多等情况,也可能导致月经颜色较暗。女性应合理搭配膳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酸亚铁片、右旋糖酐铁片、葡萄糖酸亚铁片等药物。
2、卵巢早衰:遗传、反复进行人工流产等因素可能导致卵巢早衰,女性多有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延长、潮热、易烦躁等症状。由于月经量比较少,血液可能在子宫或阴道内停留较长时间,从而在排出时呈比较暗的红色。女性可以遵医嘱使用戊酸雌二醇片、尼尔雌醇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来治疗。
3、慢性宫颈炎:感染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杆菌等致病微生物可能诱发慢性宫颈炎,女性多有白带增多、下腹疼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当月经量较少时,少量月经血则可能表现为暗红色。女性要注意做好个人卫生护理,可以遵医嘱使用罗红霉素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康妇消炎栓等药物。
因此,在发现月经为暗红色后,女性应继续观察自身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果有腹部疼痛、月经不调等情况,建议女性及时就诊,通过铁代谢试验、性激素六项检查等方式来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