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里,一般可将痛风性关节炎分为湿热蕴结型、寒湿痹阻型、肝肾不足型、痰瘀痹阻型以及寒热错杂型五个证型,可根据实际情况遵医嘱进行辨证治疗。
1、湿热蕴结型:一般是发作部位会有红、肿、热、痛的表现,还可能伴随口干、口苦、大便干结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黄连上清颗粒、四妙丸等药物清热祛湿。
2、寒湿痹阻型:患者可能会有局部关节疼痛、肿胀的表现,但是不红,舌质较淡,苔白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痛风定胶囊、寒湿痹颗粒等药物祛寒除湿。
3、肝肾不足型:此时患者除了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还可能有神疲乏力、头晕、腰酸、舌质淡、苔薄白等表现。通过杞菊地黄丸、石斛夜光丸等药物滋阴补肾,有利于病情改善。
4、痰瘀痹阻型:痰瘀痹阻型一般是已经出现痛风石,会导致多关节疼痛,以及有舌质暗淡、苔白或薄黄、脉搏细涩等情况。可遵医嘱使用尪痹片、舒筋活血片等药物治疗,起到祛风湿、通经络等作用。
5、寒热错杂型:患者不但会感觉到关节疼痛,触摸局部关节,还可能会有灼热的感觉,并且一般伴随恶寒怕冷、苔薄白等症状。一般可通过乌梅丸、小柴胡颗粒等药物调和寒热。
平时注意做好身体保暖措施,有利于病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