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功能一般在女性40岁开始逐渐衰退,但存在个体差异。
卵巢功能衰退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在40岁之前,卵巢能正常地周期性排卵,并分泌足量的雌激素、孕激素等,维持女性的月经周期、生育能力以及身体的内分泌平衡。进入40岁后,卵巢内的原始卵泡储备逐渐减少,对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反应性降低。卵泡发育逐渐出现异常,排卵变得不规律,月经周期开始紊乱,月经量可能减少或增多,经期也可能延长或缩短。
雌激素水平的波动和下降会引发一系列身体变化,如潮热,突然感觉身体发热,面部、颈部、胸部皮肤发红,伴有出汗,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盗汗,夜间睡眠时出汗明显;情绪上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烦躁不安等波动;阴道黏膜变薄、干涩,性生活时可能出现疼痛;还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增加骨折的风险,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上升。部分女性由于遗传因素,家族中女性绝经年龄普遍较早,其卵巢功能衰退可能在30多岁就开始;而一些生活方式健康,如长期坚持锻炼、均衡饮食、心理压力小的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时间可能相对延迟。
女性应关注自身卵巢功能变化。若发现月经周期明显改变、出现潮热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通过检查性激素六项、抗苗勒氏管激素等评估卵巢功能。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雌激素的食物;适度运动,避免久坐;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压力;戒烟限酒等,以延缓卵巢功能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