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偏高对孕妇有血液高凝状态、妊娠期高血压风险增加、胎盘功能异常、产后出血异常、增加早产风险等影响,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1.血液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偏高时会使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分娩时减少出血,但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易在子宫胎盘血管、下肢静脉等部位形成血栓。若子宫胎盘血管形成血栓,会影响胎盘血液灌注,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生长受限,严重时可致胎儿窘迫甚至死亡;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则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栓子一旦脱落还可能引发肺栓塞,危及孕妇生命。
2.妊娠期高血压风险增加:纤维蛋白原偏高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可促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血管痉挛、血压升高。孕妇可能出现头痛、眼花、胸闷、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发生抽搐、昏迷,即子痫,不仅对孕妇自身器官如心、脑、肾等造成损害,还会显著增加母婴不良结局的发生率,如早产、胎盘早剥等。
3.胎盘功能异常:高凝状态下,胎盘微循环可能发生障碍,影响胎盘的物质交换功能。胎儿从母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减少,代谢废物排出受阻,可能出现胎儿发育迟缓,表现为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生长指标落后于孕周,胎儿体重偏低,同时羊水可能减少,胎儿活动空间受限,增加胎儿肢体与子宫壁粘连的风险,对胎儿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4.产后出血异常:分娩后,由于孕期纤维蛋白原偏高,子宫收缩乏力时,血液易在子宫腔内形成凝血块,影响子宫正常收缩,导致产后出血难以控制。正常情况下,产后子宫通过收缩压迫血管达到止血目的,但凝血块的存在干扰了这一过程,使出血量增多,严重时可引发失血性休克,需要紧急输血、手术干预等措施来挽救生命,增加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5.增加早产风险:纤维蛋白原偏高引起的血液高凝和胎盘功能不良,可诱发子宫收缩,导致早产。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出生后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黄疸、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需要在新生儿科进行特殊护理和治疗,增加家庭经济和心理负担,且早产儿远期健康问题如脑瘫、智力发育障碍等风险也较高。
纤维蛋白原偏高的孕妇要定期产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遵循医生指导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