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烧37.3通常指低热37.3℃。经常发低热37.3℃一般和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个体差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了解具体情况,遵医嘱采取对应措施治疗。
1.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大量运动、穿衣过多、长期处于高热环境、青春期女性内分泌紊乱、女性排卵期,或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中,都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出现低热现象。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通过调整生活状态、缓解压力、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等方式即可缓解。
2.个体差异:部分人的基础体温可能略高于常人,且无明显不适,这也属于正常现象。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如无其他不适症状,无需特殊处理。
3.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如肺结核,常表现为午后低热,伴有消瘦、乏力、盗汗等症状。需遵医嘱使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进行治疗。
4.细菌感染:如慢性中耳炎、盆腔炎、尿路感染等,炎症持续得不到控制,也可能导致低热。需要根据感染部位和病原体遵医嘱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甲硝唑片等。
病毒感染:如病毒性感冒等,也可能引起低热。
5.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等,患者常出现低热并伴有其他全身性症状。需遵医嘱使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如甲氨蝶呤片等。
平时应保证充足的休息、均衡饮食及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