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骨折一般是指踝关节骨折,通常不能走路,否则可能会加重局部疼痛、肿胀等症状。
踝关节位于小腿和足连接的部位,是人体比较重要的承重关节,但骨折后,踝关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骨骼局部通常会发生结构的改变,一般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障碍等,并且还可能会听到骨折断端摩擦时发出的骨擦音。
建议患者踝关节骨折后尽量避免走路,因为在走路的过程中下肢负重,可能会导致局部血管神经受到损伤,容易刺激骨折端,使骨折端的反常活动,断端错位更加严重。并且还可能会使局部疼痛、肿胀、畸形等情况加剧,甚至有可能会导致新的骨痂折断,出现二次骨折的情况,容易增加骨折断端不愈合的风险。
脚踝骨折后,如果没有出现移位或轻度移位的患者,可以通过石膏固定、手法复位固定等方式进行治疗,如果骨折断端移位的情况比较严重,也可以通过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且患者治疗期间,应以卧床休息为主,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一般需要3~4个月左右才能完全负重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