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大闸蟹身上痒可能是食物过敏、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接触性皮炎、湿疹等因素所致,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1、食物过敏:食物过敏是人体对食物或食物添加剂产生的免疫反应。大闸蟹富含蛋白质等成分,部分患者食用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有害物质,引发过敏反应,导致皮肤瘙痒,还可能伴有皮肤红斑、风团、肿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2、荨麻疹: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病因复杂,食物过敏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吃大闸蟹后,可能诱发急性荨麻疹,使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出现瘙痒,常伴有大小不等的风团,此起彼伏,可在数小时内消退,但易反复发作,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糠酸莫米松乳膏、阿伐斯汀胶囊等药物缓解。
3、皮肤瘙痒症:皮肤瘙痒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食用大闸蟹可能是诱发因素之一。大闸蟹中的某些成分或其代谢产物可能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皮肤干燥、瘙痒,可能还会出现皮肤抓痕、血痂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多塞平乳膏、维生素E乳膏、复方樟脑乳膏等药物改善症状。
4、接触性皮炎:若在处理大闸蟹过程中,蟹壳、蟹钳等部位接触到皮肤,其携带的过敏原或刺激物可引发接触性皮炎。局部皮肤接触后会出现瘙痒,可能伴有红斑、丘疹、水疱等症状,边界相对清晰。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地奈德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5、湿疹: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吃大闸蟹可能加重原有湿疹或诱发湿疹发作。大闸蟹中的成分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使皮肤变得敏感,引发瘙痒,可能还会有皮肤渗出、结痂、苔藓样变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卤米松乳膏、吡美莫司乳膏、青鹏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了解自己的过敏史,若对海鲜类食物过敏,应避免食用大闸蟹等。食用大闸蟹时,要确保其新鲜、干净、煮熟。若出现瘙痒症状,应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穿着宽松、柔软的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饮食上,暂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其他易过敏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有助于皮肤的恢复。